写在校庆—春花秋实我走过
王 香 芍
校庆文章,故名思议,一般会定位在历届知名校友受邀返校,带来对母校和老师的崇敬与爱戴,而书写的文字,做为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虽不是学校的学生,但也有曾经在此学习过的学子们一样的情怀,思绪盘旋在其中,太多的事让我铭记,太多的情让我感动,一切的一切统统化成了一种心灵的震撼。
校庆早在假期已入心,写下这两个字,我却依然不知该用怎样的文字来叙述,该用怎样的笔触来描述我在教师进修学校的这段从教之路,时间在悄悄的走着,似乎是转眼间,我在教师进修学校已工作16年了,这16年的工作收获了满满的为人师的幸福感。
这里有亲切的领导,贴心的同事,更有可爱的学生。
在这所学校工作,你会感到无穷的力量。教师这个字眼,自古就有燃烧的精神,可是在进修学校这个大家庭里不只是燃烧而更多的是成就: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我。在这里从教,有一种让人热血沸腾的力量,激励你不断努力,去学习、去思考、去总结……总之它会促使你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不断进步,不断提升。
回顾在进校这段时间的教学,真是感慨万千, 16年里,我在不断地学习,也在不断地成长,同行们互动交流丰富了我的思维,置身其中,思想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完成了从一个教书匠向一名知识型、教研型、实践性的专业化教师的转变!
2008年,我被省人社厅评为中专学校教育心理学高级讲师,2015年12月,我有幸被省教育厅评为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2012年有幸代表河南省参加了辽宁省锦州市举办的“海峡两岸中国结艺交流会,教师之花开在了心房,艳亮了心房一片。
在那里,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穿越时空的真实,一根红线连结了全国各地的结艺高手,三十位来自14个省地市的结艺高手带着倾心的力作齐齐地会聚在一起。在那里,终于实现了结艺的梦想,亲眼见证了中国结的大世界,梅兰竹菊演绎着传承,“冰花盘长”蒂结带着希望;在那里,从网络走向了现实,“苦涩”、“漫步”、“飘飘”、“童心”、“如梦”、“春天”、“风云”、 “才燕”、“结儿婆婆”、“逆风飘零”、“杨文艺”、“镜子”、“雁过留声”、“华轩”、“才女俏佳人”……全都从论坛上走进了视野,他们是一群知性,豪爽,懂情,率真的结艺人,不但有着精湛的结艺,而且更有着美的人品;在那里,实现了海峡两岸的零距离,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台湾结艺大师杨朝宗老师的高超结艺,零距离地聆听了结艺大师的结艺传授;在那里领略的团队的风范,见证了以“锦州市”为代表的辽宁省的结艺人,遍播结艺的硕果累累;在那里,教学中的疑难得以大师的点拨与引证,让心结化成一首美妙的曲,顺畅地弹出心的歌谣,潮湿的心随洒就阳光一片;在那里,收获了珍贵的结艺情,有形的无形的,那些来自大师的只言片语及精美小饰品都是温暖的代言人,记录着那次结艺短短的行程,深深的友情。
然而这一切的心灵震撼,来自进校的各届领班人或开拓进取,或和蔼可亲,或亲力亲为的支持,是他们成就了我们为人师的幸福,又是他们为我们保驾护航提供着宽松的学习成长环境。
如果说课程的改变开启了我教师生涯的幸福之门,让心灵有着清新明了的开悟,艳亮了心房一片,接着有幸被选为结艺佳宾应邀参加福建泉州“中国结-華夏情艺术交流会”,让心花如七彩云霞般,点亮了,那么“双师型”教師“民俗文化传承”人的认定更加坚定了我做为进校人的自豪感,一切的一切都化作深深的感动留在心中。在此我可以很自豪地说,做为三门峡市教师进修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春花秋实我走过。
因为这段经历对我来说很是深刻,有学习的艰辛,更多的是和学生共同学习探讨所取得的喜悦,用一句电视剧的台词来说“苦中一点甜”。每逢把自己新的所学教给学生,看到学生在自己的引领下对中国结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对我来说,有着专业上从没有过的一种为人师的幸福感。
半路偶遇 定位 手工折纸与中国结
其实手工课对我来说,既不是自已的专业,又不是长项,只能说是半路偶遇。职业学校的教师要一专多能,08年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关爱下,由数学老师转为手工老师,也曾为学校的这一决定质疑,百思不得其解,有一位老教师劝我说,为何不想上手课啊,既然学校决定让你教手工课,就去上吧。上好了是你的本事,上不好也不能怪你,因为你不是这方面的专业老师。我想想也有道理啊,就接了下来。一时间还真不知道手工教什么为好,周围的同事也献计献策,有提议说变废为宝,说做花样包子等等,为此也曾夜不能寝,
选择再三最后定位在手工折纸与中国结上。
摸索中前行 学习 重获上课话语权
课是选好了,但上课更不易。刚开始上课上几乎失去了话语权,因为所知太少。为了上一节课,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在记背做,怕忘了。一节课下来真如上战场一般紧张还是紧张,怕被学生问到其他方面的内容。从接触手工课时起,潜意识中,心中脑中装满了手工,凡是与手工有关的东西我都投入了更多的关注,从此也就开始了与手工有关的学习。艰难地摸索,几近痛苦地前行,终于守得云开见日出,功夫没有白费,手工课也慢慢地在学校有了一方天地,教学工具也由一段段的毛线绳、废泡沫板演变为专业的线材及垫板,学生的手工作业线材也从一截截旧绳头甚至是头绳、鞋带之类上升为如今的彩色丝线。课堂上又再现了原本在高中教数学课的场面学生不但学习的兴趣空前高涨,而且学习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了,可以说没有一个学生不投入学习的,连中间的下课时间学生也都给占用了,
闲暇课余节假日 都成了我学习和提升手工的时间,同事亲朋好友 江湖艺人、网络、手工书
教学相长 反思 苦中一点甜
接触手工后,更能体会出这几个字的深刻内涵,手工课能走到今天,我教过的学生功不可没,每一次教学的撞击,都成就了今天手工课中一朵小花。课堂上更多的是和学生共同学习探讨。每节课都有新发现,课后都要把当天的教学后记写下来,然后形成文字。写着写着,无形中有了很多意外的收获,幸福的指数也在悄悄地递增着,有一种愉悦就会时不时地出现在心头,一种被认同的欢喜溢满整个身心,因为每逢把自已新的所学教给学生,看到学生在自己的引领下对中国结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时,对我来说,有着专业上从没有过的一种为人师的幸福感。收得云开见日出。 学生参加市手工比赛获一等奖与二等奖,我参有幸代表河南省参加了第一届海峡两岸中国结艺交流会,取得了中国结中级结艺师证书。去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双师型”教师,——民间传统工艺师,由手工课而写的文章被新作文网转发,有网络学习的团队。
只要认真对待生活,终有一天,你的每一份努力,都将绚烂成花。
在校庆之际,我要说,进校不但是每名走进来求学的学子们成长的摇篮,更是每一名进校人寻找职教幸福的乐园!